慢性病的關鍵在于營養治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其實,慢性病的潛伏期非常長,如果我們稍加注意一下身體發出的信號,就能夠做到早發現、早預防、早治療。因為慢性病的特點是可防、可控、不可根治。一旦得了慢性病,則不可根治,且終生攜帶,其并發癥、死亡率、致死率極高,治愈率極低。
2010年,中國平均每人輸液8瓶,遠遠高于國際2.5~3.3瓶的水平。中國因慢性病一次住院要花掉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50%以上,是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.5倍,僅慢性病的醫療費用的增長,已超過國民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。即便如此,也不能控制疾病高發的趨勢。
西醫對待疾病,在于對癥狀的控制,例如:得了高血壓用降壓藥,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藥,這樣是絕對根治不了疾病的;中醫對待疾病,在于調理疾??;而營養的目的是修復細胞,將疾病扼殺在萌芽中。
據統計,中國亞健康人群已突破10億,而且,數字還在不斷擴大。亞健康就是疾病的潛伏階段,往往正是因為亞健康得不到應有的重視,再加上,中國人向來習慣,將攢下來的錢,留給生命最后三個月搶救使用。假如將醫療投入的80%提前10年用于營養,相信每個人可以健康地多活十年。
中國老齡社會的到來,逐年加大的醫療投入,換來的只是“帶病增壽”,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長壽。中國心腦血管專家洪昭光表示,“如果一個人能活80歲,卻有30年躺在病床上,簡直就是受罪。在保健方面1元錢的投入,可以節省100元的急救費。
”自古即有“醫食同根、藥食同源”之說,營養是把“雙刃劍”,多則“火上澆油”,少則“雪上加霜”,故營養供給和營養治療貴在合理、平衡。衛生部長陳竺提出,未來醫生必須會開兩張處方:一張是針對病情開具的藥方;另一張是膳食營養處方。未來的醫生必須具備營養學的知識,針對慢性病,特別要發揮營養治療的作用。將來,讓我們的健康取決于每一天均衡的營養,營養食品是時代的需求,也是必然的產物。
如果把健康比作一條河,那么,得了疾病就是這條河流的水被污染了。治療醫學的辦法是在下游打撈垃圾;營養的作用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頭。治病是“亡羊補牢”,通過營養來養生是“未雨綢繆”。你說哪個成本更高?效果更好呢?
素材來自網絡,如侵刪
- 總局組織召開《網絡銷售特殊... 2024-02-02
- 1月30日,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司、網絡監管司聯合組織召開《網絡銷售特殊食品安全合規指南》(以下簡稱《合規指南》)企業宣貫會,向網絡...【詳細】